中國時報【黃天如/台北報導】
受到少子化及健保給付偏低的影響,兒科近年成了「賠錢貨」,各大醫院兒科都在鬧「人荒」。兒科醫學會表示,相較於耳鼻喉科清理耳垢,健保給付一五六元,困難度高的兒童抽血竟只有廿二元,錢少、事多,動輒還要被家長罵,難怪新生代醫師不願投入。
台灣兒科醫學會祕書長李秉穎表示,依衛生署醫事人力配置,國內各大醫院每年總計要招收一二○名兒科專科住院醫師,但受到大環境影響,近三年多數醫院都是未足額錄取,今年更慘,報考人數還不到錄取人數的一半。
李秉穎說,去年國內新生兒人數只有十六萬六千多人,創下歷史新低,每個小孩都是家中的寶貝,更令兒科醫師工作備感壓力。以打針、抽血為例,由於幼兒血管細,不容易一次「到位」,多數兒科住院醫師都有被家長罵到臭頭的經驗。
兒科門診醫師人力都吃緊,要在夜間急診設置兒科專科醫師,更是難上加難。
醫學會健保對策委員會主委康明哲說,據瞭解,國內除了大台北都會區醫院及大型醫學中心,多數醫院夜間急診均未設專職兒科專科醫師,遇到事情只有急call門診醫師,或者外聘兒科專科醫師,但畢竟都不是長久之計。
工作量大、醫療糾紛多,但兒科醫學會認為,兒科長期以來卻未獲得相對合理的對待。
以公費疫苗接種為例,同樣須在接種前接受身體檢查及評估,疾管局卻只給付老人診察費,幼兒則雙手一攤,沒有就是沒有。